科学传播
科普动态
科普园地
科普场馆
特色项目
科普站点
您来科普
 
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园区介绍5

  树木园(裸子植物区) 

  占地面积12.6公顷,收集栽培各类乔灌木1000余种,隶属19666科。该园分为木兰芍药、蔷薇、木犀、忍冬、小檗、桑榆、壳斗和裸子植物等若干小区。其中我园引种和培育成功的优良品种有水杉、杜仲、乔松、紫叶小檗、火炬树、猬实、糯米条、玫红紫薇、流苏、红玉兰、重瓣棣棠、白花藤萝及各种丁香等,均已推广应用,受到园林界高度评价。 

  野生果树资源区 

   占地面积2.3公顷,分为坚果、浆果、核果、仁果四个小区,收集栽培“三北”地区野生果树150余种,隶属2010科。其中有毛樱桃、稠李、山桃、山杏、山楂、海棠、杜梨、子、核桃、板栗、榛子、枣、柿子、桑树、茶子等。野生果树是培育果树优良品种的重要试验材料,在果树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  俞德浚墓 

   德浚教授(1908.2.1-1986.714)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和园艺学家,我国植物园的奠基人。1931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,协助胡先从事植物分类工作,1947-1950年在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和邱园工作研究,回国后筹建北京植物园,1950-1982年一直担任植物园的主人,在蔷薇科、秋海棠科及山茶科植物分类方面成绩卓著,主持编写的《中国植物志》达35册之多,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及专著。

 

 

版权所有: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:100093 电话:010-62590835
网站备案号:京ICP备16067583号-24       文保网安备案号:1101080078